“借房上学”引发舅甥纠纷
时间:2024-05-17 A+   A- 举报

“借房上学”引发舅甥纠纷

市人民法院:调解促成房归原主

为外甥的孩子上学,舅舅慷慨相助出借学区房。但没想到,外甥拒绝归还房屋,甚至用该房屋进行抵押贷款。日前,市人民法院调解了这起舅甥之间的返还原物纠纷案。

【基本案情】

多年前,周某孩子上小学需购买学区房,因经济能力不足,遂向舅舅吴某求助。吴某只有周某这一个外甥,出于亲情爽快同意帮忙,并出资在市区购买一处学区房,登记在周某夫妇名下,口头约定房产证由吴某夫妇保管,待孩子小学毕业后,就变更房屋登记为吴某夫妇。

几年后,孩子小学毕业。吴某夫妇本想着周某会将房子如约办理过户,但没想到,周某竟将房产证挂失并重新办理了登记。吴某几次上门向周某询问缘由,经周某父母等亲人劝说依旧无果,无奈之下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

收到该案后,承办法官坚持家事纠纷先行调解原则,从法律与道德双重角度向周某夫妇释法明理:“舅舅为你孩子考虑借给你学区房,现在亲戚们都知道这件事,你让孩子长大了怎么想你?作为一个父亲,要当好孩子的榜样,再好的学校也抵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经过反复沟通和调解,周某夫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归还房屋。考虑到该房屋目前已被周某办理抵押登记,吴某夫妇表示,愿意等外甥还清贷款后再办理过户,也同意在外甥无力偿还贷款时,出借资金用于偿还。

调解结束后,周某向舅舅表达了歉意,一起走出法院。

【法官说法

“借房上学”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本案中,吴某夫妇念及亲情,愿意拿出房屋给外甥的孩子上学,但只是口头约定,并且从未想过签署协议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反观周某夫妇非但不感念吴某夫妇的慷慨相助,反而欲将房屋占为己有,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亦违背了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法官提醒大家,血脉亲情,比财产重要得多,别让一个小小的学区房割裂了亲情。亲人之间若互相出借,也要明确写下协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通讯员 常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