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岁老人张水英30多年前痛失儿子,步入百岁后患上眼疾,但在儿媳悉心照料下日子过得十分舒坦,今年还在术后重获光明——
失明7年从无磕碰
通讯员 陈善清 顾文忠 陈锦文
家住南阳镇富兴村三组的张水英,今年已108周岁,是我市目前最长寿的老人之一。而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是家里有位称心又称职的“全职保姆”,这位“保姆”正是“启东市首届十佳孝星”之一、老人的儿媳妇姜一珍。
张水英52岁那年丈夫去世,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拉扯长大,各自成家立业。但不幸的是,两个儿子正当英年之际就相继离世。
小儿子韩炳生的离去对老人打击极为沉重。彼时的小儿媳姜一珍也才40岁,她坚强地挑起家庭重担。32年来,婆媳俩有商有量,同进同出,日子过得虽清苦但也舒心。在姜一珍的悉心照顾下,张水英衣食无忧,身子骨硬朗健康,步入期颐之年。
张水英原本喜欢出门走动,晒晒太阳,碰上熟人拉拉家常。101岁时,老人双目失明,性格判若两人,成天沉默寡言,不思饮食。姜一珍丢下一切事务,集中精力陪伴在婆婆身边。白天牵着婆婆的手走出家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晚上坐在婆婆床头讲一些趣事逗婆婆开心。在姜一珍精心照料下,婆婆的心态慢慢调整了过来。
体谅婆婆的难受,姜一珍根据婆婆的生活规律和走动路线,设计带有限制性的活动通道,并固定生活必需品的放置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张水英能得心应手地在这一范围内自由自在地走动,并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所需物品。7年多来,失明的张水英没有出现过一次碰撞和摔倒,她逢人就夸小儿媳想的法子好。
老人百岁生日那天,老人的三个女儿见姜一珍一个人忙里忙外,还要侍奉婆婆,实在太辛苦了,便想把老母亲寄放到敬老院。但姜一珍一口回绝,一是她亲身感受过自己亲生母亲寄放到敬老院的处境,二是赡养婆婆是自己对丈夫临终前的承诺,她坚定地对小姑子们说:“我说话算话,这辈子一定要把婆婆赡养好。”
走进婆媳俩的卧室,唯一一张看得上眼的家具就是当年儿子儿媳结婚时添置的“凉床”。姜一珍把这张床让给婆婆睡,自己睡的则是一张狭小陈旧的小木床,尽管家里十分简陋,却整理得井井有条,清清爽爽,闻不到一点异味。
在今年张水英108岁生日前夕,姜一珍陪着婆婆来到市中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老人成功完成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
千万滴汗水,凝结成一颗金子般的心。2023年敬老节前夕,姜一珍被授予“启东市首届十佳孝星”的称号。面对记者的采访,姜一珍热泪盈眶:“我婆婆能成为寿星,一是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二是靠全家人的和谐同心、共同关怀。我坚信婆婆一定能陪伴我们更长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