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时,突发疾病导致左腿残疾。成年后,又因一次意外断掉了两根手指。寅阳镇和合镇村的吴涛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将养猪场搞得有声有色——
“虽然辛苦些,但我很知足”
12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寅阳镇和合镇村吴涛的养殖场。猪棚里,一群小猪活蹦乱跳,吴涛正在给小猪喂饲料。眼前的吴涛容光焕发,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能有今天的生活,他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
吴涛8岁那年的春天,虽然已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对于年幼的吴涛来说,似乎做了一场噩梦。那时吴涛刚上小学一年级,晚上放学回家,他突然感觉左腿剧烈疼痛。开始,吴涛以为是白天的体育课上跳沙坑扭伤了脚并没有太在意,而到了深夜,痛感越来越强烈。父亲将吴涛送到医院,医生也检查不出具体原因,让他回家继续观察。
吴涛6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靠着微薄的打工收入要养活吴涛兄弟俩,家里一贫如洗。吴涛的病就这样被耽搁了,从此,吴涛的童年世界一片黑暗,因为他再也不能像8岁前那样蹦蹦跳跳,左脚停止了发育且越长越弯曲。
1991年,17岁的吴涛初中毕业后在崇明一家胶木厂打工补贴家用,2001年,胶木厂倒闭后吴涛回到了启东。因为腿脚不便,他在附近一家家具厂跟着老师傅学习了2年的木工手艺,从此靠着这门手艺养活自己。然而,不幸再次降临。2005年,吴涛在干活时不慎被锯子将左手四根指头齐齐锯断,经医院抢救两根手指成功接上。少了两根指头,吴涛再也干不了木工活了。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吴涛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自己尚未成家,父亲年迈体弱,未来变得一片渺茫。就在他对生活几乎绝望的时候,他无意中听说自己的一个亲戚在养猪,收入不错,这令他眼前一亮,立即前去取经。随后,吴涛将屋旁的一间小瓦房腾了出来,引进了5头苗猪。自此,吴涛走上了养猪之路。
“一开始只能小打小闹。”吴涛告诉记者。第一年,养猪带给他三四千元的收入。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增加了信心。随后,他的猪越养越多,猪棚规模不断扩大。“这些猪棚是我先后分3次,一点一点盖起来的。”吴涛指着北边20多间猪棚说。而南边,16间猪棚正在建设中。
然而,养猪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9年流行高热病,吴涛养的110头猪一下子死了90头。这一损失让他所有的心血都付诸东流。但吴涛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开始自己研究养猪技术,探索猪的发病规律,他给不同猪棚里的猪服用不同的药物治病,终于找到一种最适合治疗高热病的药。
经过摸索,吴涛养猪越来越有经验,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吴涛饲养了140头生猪,年收入达10多万元。“虽然辛苦点,但现在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很知足。”吴涛说。
本报记者 包铃铃 通讯员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