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民的调解员
时间:2011-08-12 A+   A- 举报

阅读提示:

管成祥今年64岁,曾是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退休后,原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当听说市调处中心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后,他即应聘重返工作岗位,在调处中心驻法院调解窗口当上了一名人民调解员。管成祥耐心细致的调解方式,让400多起纠纷在“和风细雨”中化解。

“人民调解员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我觉得干得很有价值。”

8月8日上午,记者见到退休老法官管成祥时,他正忙于调解一起婚姻纠纷。

在退休前的一段时间,有不少企业的负责人找到管成祥,希望他退休后能到他们公司当名法律顾问,年薪相当有诱惑力,但都被管成祥拒绝了。2009年年初,法院的相关负责人找到了管成祥,说是市调处中心准备在法院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对到法院起诉离婚、纠纷、赡养、抚养等案件暂不予以立案,先由调解窗口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再办立案手续。这就要求调解窗口的调解员不但要精通民事法律,还要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市法院和调处中心最终都相中了管成祥,希望他能再回去工作。

“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解决矛盾,调解不仅比诉讼节省了时间,还不收取任何费用,这是桩利民的好事情!”法院领导的一席话让管老兴奋不已,当即决定“出山”。 法院领导担心每月几百元的酬劳太少, 管成祥却摇摇手说:“我每月都有退休工资,吃穿都不成问题。我喜爱这份工作,不在乎能得到多少报酬。”

重新回到了心爱的工作岗位,管成祥也格外珍惜。 每天,管成祥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刚调解婚姻纠纷,又忙着去调解经济纠纷,但他乐此不疲,工作两年多来,从剑拔弩张到相安无事,成功调解了400多起纠纷。 “这老头子,每天早上不到7点在家就待不住了,拎拎包就出门上班去了,这个班上得可积极啦!”他的老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做调解员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每一次看到反目的夫妻破镜重圆,多少成仇的冤家握手言和,我觉得干得很有价值。”管成祥一脸的满足。

“既然我做了调解员的工作,就不能玷污这个称谓,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

“管法官,谢谢你的帮忙,让我们及时拿到了工资。我们20多个外来务工人员不知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想制作一面锦旗送给您。”今年年初,调解窗口来了几个外来务工人员,手里拿着老板拖欠一年之久的工资,激动地说道。管成祥听后摆摆手说:“千万别弄这套,解决你们的切身问题是我的分内事。”

就在一个星期前,他们还在为老板拖欠工资的事犯愁。这2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市一家纺织企业打工一年,工资分文没有。企业老板解释,目前市场不景气,第三方加工费迟迟不到账,导致没钱发工资。数次索要,均无效果。万般无奈之下,诉诸法院。受理案件后,管成祥召集企业负责人、第三方以及原告代表见面调解。在调解过程中,第三方坚持不愿支付加工费。“你和纺织企业的相关来往都留有证据,如果你不愿意支付加工费,企业可以起诉你,到时候你必须得拿出这个钱。不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在管成祥的据理力争之下,第三方最终同意把加工费全额打到企业账户。至此,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也有了保障,这起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纺织老板说:“管法官的调解是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我心服口服。”

在一些经济纠纷中,有当事人带着礼品和金钱找到管成祥家中,希望他能“手下留情”,却被管成祥严词拒绝:“如果我收下这些东西,就是对人民调解员这个称谓的亵渎。请你们回去,我会按照法律公正公平调解纠纷,绝不会以公徇私。”当事人听了一席话,带上东西怏怏回去。在管成祥调解的纠纷中,没有一起因调解不平而上诉。也有当事人在矛盾调解完后,拿出一部分钱作为手续费给管成祥,均被他严厉拒绝。

在管成祥受理的矛盾纠纷中,赡养、婚姻、物业纠纷占了多数。“当调解员,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管成祥说,在他受理的离婚纠纷中,有一些夫妻钻起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事先说好“不分手”,然后以“感情破裂”等理由请求法院判处离婚。当问及两人为何要离婚时,双方都数落不出对方的缺点,于是,管成祥让他们回去,到所在的村(居)委会开张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明。这一招,让不少以“假离婚”为手段、谋私利为目的的夫妇吃了闭门羹。

管成祥说:“既然我做了调解员的工作,就不能玷污这个称谓,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一句话,道出了这位64岁老法官赤诚情怀……

本报记者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