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酿“甜蜜”
时间:2011-07-12 A+   A- 举报

尽管身高只有一米四,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他19岁便拜师学艺,成功掌握养蜂技术,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如今的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虽然一家人收入不多,但他很知足……

安心酿“甜蜜”

——近海镇川流港村残疾人倪安心创业小记

7月4日,记者来到近海镇川流港村倪安心家。三间大瓦房宽敞明亮,院子里满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林荫下,码放着数十只蜜蜂箱,倪安心在蜂箱旁忙碌。尽管个子矮,但他的动作却十分娴熟。“我有两个养蜂场,还有一个在别的地方。”倪安心告诉记者。

1954年,倪安心出生在近海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有6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四。因为家里穷,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养不起那么多孩子。5岁那年,倪安心被过继给了姑妈家,并随姑妈一起去了海门。姑妈家条件不错,倪安心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让人担心的是,他的个子从五六岁开始就似乎再也没有长过,小学毕业考上初中,眼看同龄的孩子都比自己高上好几个头。倪安心担心别人嘲笑,死活也不愿上学了。

转眼到了18岁,倪安心还只有1.1米高,养父养母也着急了,他们带着倪安心去上海找到知名专家。专家的一席话让一家人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倪安心患的是侏儒症,如果15岁之前来看病,他可以恢复到与正常人差不多,但现在治疗,能够再长高30厘米就是奇迹了。”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倪安心长到了1.4米,但他依然属三级肢体残疾。

眼看养父养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不可能一辈子照顾自己,更何况,以后还得靠自己照顾他们啊。那时候,村里有个养蜂的老师傅,这让倪安心看到了希望:若能养上几十箱蜜蜂,不仅能自食其力,将来还能伺候好养父养母。

19岁那年,倪安心下定决心要跟那位老师傅学习养蜂。倪安心每天都到老师傅那里问这问那,有时还力所能及地帮着干活。老师傅对他很是喜爱,便爽快地答应收他为徒。倪安心认真向师傅学习,很快他就掌握了养蜂酿蜜技术。随后,他向养父母要了点钱,买了4箱蜜蜂开始试养。一开始,由于蜜蜂性烈,工蜂互相残杀,加上蜜蜂极易患病,致不少蜜蜂在蜂蛹期相继死去。倪安心并不气馁,他又向师傅虚心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学习,终于饲养成功。  

很快,倪安心饲养的蜜蜂繁殖得越来越多,没过几年,他养的蜜蜂就达40余箱。他每天“与蜂共舞”,酿的蜂蜜含糖量高、质量好,深受客户青睐,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购买。

转眼10多年过去了,倪安心早就到了成家的年龄。可因为他是残疾人,媒人不轻易登门,倪安心的养父母很是着急。其实,倪安心自己又何尝不想找个对象呢?

1997年,44岁的倪安心带着40箱蜜蜂回到了老家近海镇川流港村,他花7000元买下三间大瓦房继续他的养蜂事业。第二年,附近一家敬老院院长将一个姑娘介绍给他。这个姑娘听力不好,7岁没了母亲,13岁没了父亲,一个哥哥在外当兵,15岁开始就一直生活在敬老院。院长的一席介绍,让倪安心一下子就对这个苦命的姑娘起了恻隐之心。见面后,两人一见如故,双方都同意了这门婚事。

婚后不久,妻子怀孕了,这让倪安心满心欢喜,他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女儿生得健康可爱,非常懂事,见母亲身体不好,她很小的时候就会帮着干活,这让倪安心欣慰不已。

记者环顾倪安心家的小屋,窗明几净。“这些都是13岁的女儿收拾的。”倪安心说,现在他已经58岁了,女儿才刚刚小学毕业,他一定要趁着还干得动时努力赚钱供女儿读书,女儿有出息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挺满足,虽然我们夫妻俩都残疾,但我相信,只要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包铃铃  通讯员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