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启东籍军人、“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黄森
2003年7月,黄森军校毕业。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满怀戍边卫国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一纸申请,去了福建驻军某部工兵团任排长。三年艰苦的边疆军营生活,锤炼了他的意志。2006年3月,他调至上海警备区任“南京路上好八连”指导员。上任那天,他在连长的陪同下参观了连史室,听了连队情况介绍,心情十分激动。心想,这是一个光荣的连队,也是全军的一面旗帜,我一定要不辱使命,继承发扬光荣传统,让八连的军旗更红更艳。
艰苦奋斗是八连的传家宝。每年新兵下连,都要上一堂传统课,参观一遍连史室,观看一次《霓虹灯下的哨兵》,配发一套八连传统故事集。黄森到连队后就发动官兵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寻找答案,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同时,组织官兵在创建学习型连队、培养知识型军人、造就奋斗型人才上下功夫。
2006年夏天,八连军事训练出现滑坡,在团里组织的几次军事比武考核中都没有进入前3名。少数官兵认为,八连是以艰苦奋斗、为民服务而闻名的,训练成绩出现起伏没多大关系。“军事训练是连队的中心工作,八连不能靠修修补补立足,而要靠比武夺魁当家”。为增强官兵荣誉意识,黄森配合连长持续开展了“霓虹灯越亮、使命感越强”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官兵“瞄着第一练、盯着弱项练、与尖子比着练”,连队的训练水平显著提高。战士刘永康初中没有毕业,连队组织电脑培训,他总是找借口不参加:“我宁愿跑五公里,也不愿受这份罪。”后来指导员黄森就找他谈心:学习先进知识、先进技术是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如果军队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怎能在战争中取胜呢?在他耐心教育下,小刘狠下决心,刻苦学习,这一年他终于取得了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基础和办公自动化三本证书。
作为一名军人,黄森十分热爱自己的部队,几乎将全部的时间用在部队建设上。黄森的父亲告诉记者,黄森部队工作很忙,平时只有电话联系。今年5月,年已29岁的黄森置办婚事。可是结婚那天,他只匆匆回启东老家(原大丰乡义士村)住上一宿,第二天一早就赶回部队。在上海,他与妻子两地相距只有5公里,但两人几个月也难得见上一面。
黄森有个座右铭:爱兵爱到根本处,带兵带上成才路。去年,新战士小徐因有疝气病,影响军训与生活而情绪低落,曾一度产生自残念头。黄森知道后就去耐心开导,并陪其到九龙男子生殖医院就诊治疗,从而为小徐解除了病痛,帮助他走出了心理阴影。黄森还根据连里战士不同的文化基础、特长爱好、岗位需要,帮助大家设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如:学历教育、计算机应用、厨师等实用技能培训。连队还成立了军事理论、外军研究、书法绘画等10多个学习兴趣小组。近5年来,“好八连”先后有139名战士通过函授大专和电视中专学习取得毕业证书,246人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等级证书。 本报通讯员 沈 晖
图为黄森(右一)和战友们陪孤寡老人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