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患老年痴呆病的母亲生活舒适,身为长子的施学明和妻子责无旁贷地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即使再忙再累,夫妇俩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只要娘开心就好
日前,寻访“和谐家庭”典型的记者慕名来到惠萍镇常乐村,找到了正忙着检验油菜籽、打包上车发运的施学明。听清来意,他放下手中的活带着我们来到母亲的家。这是一排七檩头平房,门前晒着几条被褥。汤静贤老人正和小她一岁的保姆并肩站在门口,脸色红润,满面春风,根本看不出她有病在身。
施学明兄妹4个,两个弟弟搞经营。施学明家中也有一台车床,搞些零件外发加工业务,逢季夫妻俩还各守一地收购油菜籽和棉花。平日里,两个弟弟和已出嫁的妹妹都经常回来看望父母。身为长子,又离父母最近,施学明当仁不让地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职责。10年前父亲因病辞世,喜欢清静的母亲一个人生活,夫妇俩就早晚过宅去看望母亲。
2006年初的一天,妻子陆士芬悄悄告诉丈夫,一向好强能干爱干净的母亲这一阵不大对劲,屋里地也不扫,田里草也不除,会不会是母亲身体乏了?夫妻俩于是忙里偷闲,悄悄帮母亲清理家务,打理自留田。然而,母亲的记性似乎越来越差,锅里的饭烧焦了也不知觉。请医生一查,母亲竟然患上了老年痴呆。
没有一丝犹豫,施学明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中。别无毛病的母亲只是像回到了懵懂的孩提时代,女儿已上大二的施学明夫妇重新担起照顾“小孩”的责任。夫妻俩一个买菜一个下厨,精心烧煮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饭菜。汤静贤不知饥饱,夫妻俩便每顿定好量,一调羹一调羹地喂母亲吃饭。善良明理的陆士芬将婆婆视同亲生母亲,从头到脚无微不至地照顾,剪指甲、理发、洗澡、换衣服都由她经手。老人不知何时大小便,媳妇就定时提醒,带婆婆如厕,至于换洗便溺弄脏的被褥更是经常的事。陆士芬的想法十分朴实:“待好婆婆就是待好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待好自己。”由于老人神志不清,生怕母亲有个闪失,不管怎么忙,夫妻俩一定会挤出时间留一个人在家陪着母亲。
大哥一家成了表率,两个弟弟也都抢着把母亲接过去尽孝。然而轮流照顾了一段时间后,看着母亲隔江过海到崇明的二弟家实在不方便,小弟夫妇俩经营粮店也忙得不可开交,施学明决定自个儿把照顾母亲的重担挑起来。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去年7月,施学明和两个弟弟商量好,以每月600元的工资从邻村请来张亚兰阿姨和母亲做伴,负责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施学明夫妇一有空就去看母亲,每周至少要买两次荤菜送到母亲家里。弟弟妹妹也不甘落后,二弟去年底把母亲宅东头的小路修成了水泥路。小弟夫妇俩也常回来,买上母亲喜欢吃的菜,陪母亲坐一会儿。患病2年,老人的脑萎缩症状有所加重,有时叫不出儿子的名字。但儿子媳妇在的时候,老人就特别安静,笑眯眯地听儿子儿媳说话。
见记者来,张阿姨热情地拿了一个西瓜招待大家。施学明拿起一丝西瓜坐在母亲对面,这位年过五旬、五大三粗的汉子,细心地用手指将西瓜籽一粒一粒抠去,然后把西瓜送到母亲嘴边(见图)。老人的目光无邪而宁静,一丝笑容从嘴角漾开。看母亲笑了,施学明脸上也流露出笑意。他告诉记者:“我们辛苦一点没什么,只要娘开心就好。” ■本报记者 黄 淼 通讯员 黄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