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着,美丽着……
时间:2008-01-17 A+   A- 举报

2007年12月27日晚,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袁飞群接连为两名急症患者动手术,一直忙到凌晨1点半。次日早晨8点,身着白大褂的她又准时出现在患者面前。这样的作息,对袁飞群和妇产科其他25名医护人员来说已习以为常。

这是启东卫生系统中唯一的一个南通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有一组数字凸显了这个平凡集体的不平常:科室连续4年除正常调休外,无一人请病假、事假;科室有8名医护人员通过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14人实现了学历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提升;在二院各科室中参加无偿献血人数最多、献血量最高,还有7人成了中华骨髓库捐献骨髓志愿者……

山东籍妇女胡某永远不会忘记,是二院妇产科的医生救了她们母子。2006年冬天,在吕四港镇卖生姜的胡某临产。家境清贫的她为了省钱,竟然在家中让丈夫接生。胡某产下婴儿后,胎盘粘连,导致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妇产科值班医生姚冬子凌晨3点多钟接到了120转来的急救电话。外面天寒地冻,但姚冬子顾不得加件衣服就跳上救护车,赶到了胡某暂住地。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后护送胡某到了医院,以手取胎盘术把粘连的胎盘取出来,再辅之以一系列的抢救措施……一切都在与时间赛跑。姚冬子最终妙手回春,将产妇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3天后,胡某母子平安出院。无以回报的夫妇俩眼含泪水,一个劲地对姚冬子说:“姚医生买生姜,永远免费!”

在二院妇产科,这样的救死扶伤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科室每年的就诊量为900~1000人次,全年抢救危急险重病人达30多人次,并能开展高难度的三类妇科手术。面对这些骄人业绩,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说,这是她们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除了拥有强烈的责任心,还需要有一份细心和耐心。前年12月,来自安徽的打工妹侯某因患重度妊高症从天汾镇卫生院转来二院。有过精神创伤史的她对医生十分敌视,接受检查治疗时,几上几下产床,还将医护人员喂到口中的降压片接连吐掉。这可急坏了值班医生汤冬梅和袁葛芳。但两位医生耐下性子,不急不躁,以和风细雨般的抚慰、不厌其烦的解释和春风般的笑脸,渐渐打消了侯某的疑虑,最终为其顺利接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母子平安,令侯某家人感动万分。

每迎接一个新生命都让妇产科医护人员倍感欣慰,每面对处于危险中的幼弱生命,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奋不顾身地施救。上个月,一名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现象,而婴儿的母亲是一名乙肝患者。顿时,手术室内气氛紧张,每个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可生命不容等待。医生杨红霞俯下身子,毫不犹豫地为新生儿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多次努力后,婴儿终于“哇”的一声啼哭起来。杨红霞笑了,她的嘴角还沾着婴儿的血污。面对新产妇的感谢,杨红霞平静地说:“我们同样也都是母亲啊。”

这就是二院的妇产科医生们,用她们特有的母爱为就医者奉献着、美丽着……      本报记者  范存娟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