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之光点亮童心
时间:2006-12-13 A+   A- 举报

文云全,男,34岁,大江中学科技辅导教师。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98年以来,他辅导的学生获科技发明作品国际奖5项、国家级奖47项、省级奖100多项,近50项发明申领了国家专利。

装潢用安全气蒸枪、数字式超重失重演示测量仪、自动开关燃气灶……走进大江中学科技成果展览室,一件件生动有趣的小发明呈现在记者眼前。“这些作品都曾获过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奖项。”大江中学科技辅导老师文云全自豪地说。

1996年7月,文云全从四川宜宾师专物理系毕业。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24岁的他从巴山蜀水辗转来到启东,成为大江中学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

科技发明创造教育是大江中学的一项特色教育。1998年,文云全成了学校的科技辅导员。上任伊始,他手足无措,连“什么是发明”都不清楚,更别说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为早日进入角色,文云全报名参加了全国科技教师培训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文云全回忆道。回校后,文云全一头扎进学校获奖的作品堆里,逐一盘点,认真思考。同时,他不耻下问,虚心请教老教师。

张家生是大江中学的第一任科技辅导老师,退休后一直居住在南通。“那时打电话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碰到教学难题,我经常坐两个多小时的车登门求教。”文云全说。碰上张老师外出讲课,文云全便尾随其后,还不忘拎上一只小录音机录下讲课片断。为赶在张老师下一次讲课前消化掉上堂课的内容,文云全几乎全天候开着录音机反复聆听。不到2个月,文云全就录满了20盘磁带。

经过一年的“恶补”,文云全的教学思路清晰了,辅导也得心应手了。在教学中,文云全时常告诉学生:“发明创新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发明源自生活实践,当灵感来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记下。”因此,他的学生无一例外随身带着一张纸、一支笔,随时捕捉灵感。有一次,学生秦卫为眼盲的奶奶倒水时,不小心烫伤了自己的手。秦卫的脑中闪过一个灵感,他马上记录下来。根据这个灵感,秦卫后来发明了盲人饮水机。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1999年开始,学生的科技小发明开始陆续获奖。朱建华发明的快速充气救生衣获得了全国科技发明展览金奖,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如今,朱建华已是省某科研所的科研人员。已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黄泽军先后有20多项发明,初二那年,他赴北京大会堂领奖。盛荣荣、沈赫男、倪晓波……一颗颗科技新星在文云全的托举下“冉冉升起”。“学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爱迪生’,争金夺银毕竟是极少数。”文云全说,“金牌不是我惟一的追求。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培养出更多具有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的现代社会人才,是我追求的方向。”

凭着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文云全声名鹊起。近年来,深圳、广东、上海等地的学校都曾抛出“绣球”,有的学校开出的薪水一个月抵他现在一年的收入,可文云全总是淡然一笑,婉言谢绝。 “教育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成长于大江中学,就要奉献于大江中学。” 文云全坚定地说。           张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