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人到中年,饱经沧桑的父亲;一位是眉清目秀,正值花季的儿子。初次见面,两人忸忸怩怩。“来,父亲把手臂勾住儿子的肩膀!”“好,笑一笑。”“咔嚓”一声,这对父子的相会,在他人的导演下定格在瞬间。
8月中旬,启东老促会办公室里来了一对母子,母亲刘燕(化名)40多岁,儿子的个子比母亲高出一个头,文质彬彬。母亲陪儿子来报名,想去海安双楼职业高中(又名江苏省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求学读书。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照例询问了中考成绩和家庭情况,同时介绍了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收费标准等情况。工作人员同招生学校通电话后,决定录取这个孩子。
说到交费,这位母亲为难地说:“只带了500元。”随之透露,她是单身母亲,仅靠罾龙虾换钱抚养孩子读完了初中。尽管孩子中考成绩达到567分,但因家庭困难,最终选择上职校。可仅凭这500元钱,就是上职中也困难。于是,老促会的工作人员询问:孩子的父亲在哪里?叫什么名字?从事何种职业?这位母亲一脸怨气,只作了简单回答。工作人员叮嘱母子俩:“再想想办法,我们也一起想想门路。”
从这位母亲简单的答复中,老促会工作人员通过多方寻找,找到了那个“神秘”的父亲。
当工作人员在电话中问:“你叫周自强(化名)吗?你的亲生儿子要认你,你有思想准备吗?”想不到对方哽咽起来:“我曾多次上门认儿子,但每次都被他母亲赶出家门……”说着,周自强泣不成声了。
18年前,周自强与刘燕结婚成家。当刘燕怀胎十月接近分娩时,夫妻俩的矛盾激化了。一气之下,刘燕挺着大肚子回到了娘家,此后,她再也没有回过家。之后,周自强曾多次来到刘燕娘家,想与儿子相认,但均被刘燕拒绝了。
了解了这个隐情后,工作人员认为孩子读书费用有了解决途径——只要父亲愿意相认,承担抚养责任,学习费用就有了。
由于周自强在前几年已重组家庭,不知道再婚的妻子对丈夫负担亲生儿子读书费用持什么态度,于是,工作人员与这位叫林芳英(化名)的女子通了电话。林芳英十分通情达理,她说:“将心比心,亲骨肉谁不想认,尽管我们家也不宽裕,但这钱花得。孩子有出息,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阻碍没有了,老促会的工作人员通知母子俩到老促会。工作人员先找孩子谈话,儿子想通了,他对母亲说:“17年的养育之恩,我一定牢记在心,将来加倍报答。现在,我认父亲是人之常情,父亲培养我读完职中,我也不会忘恩负义。”儿子的话最灵,母亲的思想也通了。于是,工作人员约周自强到老促会与儿子相认。
第一次约见,周自强既没来人也没来电话,空等了半天。隔了3天,工作人员第二次约见,周自强来了,他给儿子带来了首期的学习费用。他说,因为手头紧,第一次约见时没凑齐钱,所以不好意思前来。
工作人员对父子双方说:“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希望你们以后的父子关系亲亲密密,不再有波折。”在父子两人的同意下,工作人员起草了协议:父亲愿意承担儿子读3年职高的学习费用,儿子不忘父恩,将来赡养父亲安度晚年。老促会作为见证方也签了字。
9月13日,母子俩高高兴兴地乘车到新学校报了名。
陆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