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梨子成熟时
时间:2005-09-06 A+   A- 举报

杨志才,60岁,家住大兴镇白港村。从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种植梨树,是大兴镇最早种植果树的农户之一。如今,老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果树“土专家”,种有果树5亩多,年收入超万元。

  一只只白色塑料筐上搁着大木盘,盘里或黄或青的梨子堆成了小山,扑面而来的诱人梨香让人陶醉不已。大兴镇白港村是我市最早种植梨子的乡村,大片大片的果园望不到边。梨子熟时,种梨人便就成了卖梨人。在梨园一侧,远远地就看到杨大伯坐在马路边卖梨,一只倒扣在地上的塑料筐就成了杨大伯的座椅。


  坐在马路旁的梨摊边,点上一支烟,杨大伯讲起了“梨经”,满面春风,滔滔不绝。


“1984年,我和村里的几个农户尝试种起了梨树、桃树。那时候种的是普通的黄花梨、苹果梨,产量低、甜度差,收入也很少。记得有一次,我用自行车载了两大筐桃子去三条港卖,两大筐桃子只卖了10块钱,气得我回家就把桃树砍了,发誓再也不种桃树了。”说到这里,杨大伯皱了皱眉。杨大伯感慨,那时种果树的收入比种蔬菜稍微好一点,但须用自行车载到汇龙镇才会有人买,费神费力。


  1997年,镇上想办法从外地引进了“三水一高”梨子新品种,还请来了日本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那年,杨大伯一下子种了196棵“三水一高”梨子树。这种梨子水分多、甜度高,但培育起来也不容易。梨树早期有黑心病、梨锈病,后期还有轮纹病,病虫害的防治和整枝、疏花等技术都很有讲究,幸亏日本专家年年来到梨园讲课,还手把手指导。镇里的农技人员也经常在老百姓的果园里观察长势,所以种植都获得了成功。


  1999年开始,杨大伯3亩半的新品梨树进入产果期。新品梨树长出的梨子个形大、甜度高、肉质细嫩。随着新品梨的一次次上市,杨大伯家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房子从小屋到大屋最后变成了楼房,女儿出嫁、儿子结婚都是靠着这些梨树。杨大伯笑眯眯地说,科学是个神奇东西,整枝时,如果按照专家讲的要领做,结出的梨子个就大;如整枝不到位,虽然梨子结得多,但个就小。学会了种梨的杨大伯每年还自己进行嫁接,不仅把家里没有改造的梨树都改良成了“三水一高”,还培育梨苗,在市内外做起了梨苗销售生意。


  让杨大伯感到特别自豪的是,现在,他可是梨园里有名的技术一把手。前年,他被镇上选派去给北新镇的村支部书记们讲授梨树种植知识。大兴镇有一位果树专业户在河南承包种植了500亩梨树,为了让工人们尽快掌握梨树的种植技术,去年12月,他专门邀请杨大伯到河南为工人们进行了2个多月的技术培训。启东一位梨树种植户种了5年梨树,就是没有结过一个梨,去年底,杨大伯前去“诊断”,原来是整枝时出了问题。经杨大伯“对症治疗”,主人重新进行整枝,今年就结出了梨。


  种梨树种出了门道的杨大伯没有就此满足,今年他又向葡萄专业户们学习,种植了近一亩的腾念葡萄,收入竟达8000多元。说着,杨大伯高兴地站起身子,邀请记者去看看他的果园。


  走进果园里,只见套袋的梨子挂满了树。看到记者诧异的表情,杨大伯从树上脱下一只梨子外袋指着梨说,这是第二批上市的梨子,现在还没到落梨的时候呢。培育时让梨子分批成熟,可以避过梨子成熟的高峰期,到时又可以卖个好价钱。        陆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