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一大早,启东高新区分管招商的党工委委员黄威霖就把外资注册事项、如何开户等详细材料发给一马来西亚客商。园区已与该客商进行了几轮洽谈,是否能落户就差临门一脚。看着密密麻麻标注好的文件和备注,客商真切感受到园区招商团队的干事决心和办事效率,当场敲定投资协议。
今年2月份,黄威霖带领团队走访园区企业时,获得一个重要线索:一马来西亚客商拟在长三角地区投资3000万美元开发LNG船用注入化学撬项目。回到办公室,黄威霖立即添加了客商微信,着手查看企业资料。
“这个项目很不错,全力拿下!”黄威霖当机立断。该项目由园区一家老牌企业推荐,其产品属于高端制造领域,能延伸园区产业链。一看完材料,黄威霖便马上与企业方联系人李先生对接,得知对方在上海出差,立即赶赴会面。
一个多小时后,黄威霖来到了约定地点,随身携带的有项目招引的最新政策,也有工业用地标准、建筑成本、审批手续等文件资料。经过一番交流,对方表示将充分考虑。黄威霖坦言,“这是一个‘高精尖’项目,落户后可叠加参观展示功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园区产业链发展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黄威霖将李先生的微信置顶,作为“特别关注”对象,并把他拉进“马来西亚项目服务群”。“群里有招商、人才、经发等5个部门的10名工作人员,只要客商咨询提问,3分钟内必定有专业人士作答。”黄威霖说,头一天,他们转发了外资设立需求、注册资本等文件;第二天,招商团队加紧完成产业基础调研,把园区乃至长三角地区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梳理成清单发给对方;第三天,人才条线工作人员向客商详细解读了最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一星期后,李先生主动联系黄威霖:“这周来启详聊!”
“没问题,非常期待你们到来。”园区随即安排两路人马分头行动:一边联系商务局再次细化外资注册事宜;一边陪同客户,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场地。
3月11日,园区相关负责人就带着李先生等企业方人员实地看了多处场地,一处不行就再换一处,终于,客户对位于黄海路的地块表示满意:那里高新技术企业密集、配套齐全、区位优势明显,容易形成富集效应,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只要企业和园区在同一频道上,没有什么事谈不成。”李先生承诺,首笔600万美元的投资款4月份即可到账。
黄威霖告诉记者,企业方提出需求,园区尽全力供给,中间的“对接环节”非常重要。“园区不只是端个箩筐出来,把所有的政策和优惠都抛给企业,企业就会满意。所以一定要了解企业到底最关心、最需要什么。”
精准招引带来产业高效集聚,让投资能换回“真金白银”,是很多投资主体青睐高新区的重要原因。“好的营商环境,体验感真的不同。”说起落地园区的经历,江苏苏德兰铁路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兰感慨。项目签约前,园区就组建工作专班,实施项目信息化闭环管理,加速项目落地;项目签约后,园区行政审批、住建、规划等相关部门多次组团上门服务,助推项目行政审批大幅提速。在多个部门“保姆式”服务下,苏德兰铁路配件项目预计6月份开工,亩均销售600多万元。
今年以来,一大批投资者与高新区结下深厚友谊,园区共引进3000万美元项目2个,亿元项目6个,5亿元项目2个,实际到账外资500万美元。“我们将重点聚焦区域性总部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优质低空经济及海工船舶配套装备企业,绘制‘产业链升级攻坚图’,按图索骥招引‘填空型’‘补充型’项目。”黄威霖说,招商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只有给企业“量体裁衣”,才能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