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保22万亩小麦稳产高产
时间:2025-03-31 A+   A- 举报

本报讯 “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夏粮产量的高低,近期要加强肥水调控,预防春季冻害和病虫害的发生……”3月28日上午,在位于北新镇普东村的市级“小麦单产提升行动丰产方”冬娟家庭农场,千亩麦田碧浪翻滚。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施永军等人踏田把“麦”问诊,为农场主开出系列施肥、防虫、除害及提质增产“处方”。

3月中下旬以来,我市抢抓小麦生长进入拔节孕穗期,肥水需求逐步进入高峰期的关键时节,组织市镇两级50多位农技专家及工作人员,分成14个小组下村到户广泛开展小麦高产技术指导,“对症下药”解决管理难题,为今年小麦再夺高产搭起丰收架子、夯实坚实基础。

在王鲍镇马彪家庭农场,部分田块小麦存在肥力后劲不足、田间“一套沟”排水不畅等隐患,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曹顶华经现场勘查预判,重点提出了以合理重施拔节孕穗肥、尽早打通沟头坝埂、防范病虫草害高密度发生等手段,促进麦枝分蘖、确保足穗大穗、避免灾害损失的建议。农场主马彪当即表示:“感谢指点,立即行动。”去年,因积极遵循专家建议,该家庭农场800多亩小麦取得了亩均1100多斤的好收成,与一般麦田相比增收近10%。

今年我市在田小麦面积超22万亩,目前总体长势好于往年。随着气温升高、小麦中后期生长有可能遭遇诸如病虫草害发生、倒春寒冻(冷)害、连续阴雨渍害等难以预料灾害。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支持激励种粮大户强化田间管理、运用高产技术、重视防病治虫,以小麦丰产架子夯实丰收基础。

我市自去年秋播起致力于支持小麦规模生产主体集成种植模式,着力提高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覆盖面。先行确立50个小麦单产提升丰产方,带动面上技术推广“有保障”、科学培管“跟得上”、单产总产“上得去”。后于2月中旬,组织全市50余个规模种植大户前往如东开展小麦观摩培训。进入3月中旬,更是抢抓农时,组织专家送技到田头,激励种粮大户、指导高产技能、解决生产难题、落实田管措施。

眼下,正是实施小麦春季高效田管和搭好搭牢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专家提醒,广大农户务必因地因时因苗,精准施用肥料、细抓田管措施、加紧清沟理墒、防范病害虫害,全方位挖掘增产潜力,通过小麦丰收奠定全年粮食根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本报特约记者 姜斌 通讯员 范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