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友” 车间最忙
时间:2024-04-08 A+   A- 举报

英内物联网科技启东有限公司车间内智能化设备占比达72.88%,联网设备占比达85%——

“智能工友” 车间最忙

开栏的话

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是重要环节。企业车间一头连着实验室,一头连着市场,是先进技术生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一座座厂房车间,就是一个个观察工业变革的窗口。在车间里,可以深刻感知新产业的萌芽和生长;在车间里,可以直观看到老产业的更新和巩固;在车间里,也可以深入了解到人才的基础作用。每个车间多一点新质生产力,就能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洪流,汇聚起启东经济发展向前的大势。今起,本报开设《车间里的新质生产力》栏目,通过记者的笔触、镜头,带领读者走进企业生产车间,真切触摸新质生产力的脉动。

本报记者 龚丽丽

4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启东高新区的英内物联网科技启东有限公司印刷车间,成排的自动印刷机正满负荷运转,整个印刷过程除简单的前期准备工作外,其他均由自动装置完成,操作面板上则实时显示着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

“喏,你瞧,上料、设置工艺参数,短短三五分钟的人工操作后,剩下的交给机器就行了。”车间工人郑波轻点操作屏幕,感叹道,“多亏了这些能搬会算的‘智能工友’,让我们事半功倍。机器印刷最快速度可达50米/秒,整个车间7台印刷机一天下来最高可产25万米印刷半成品。”

比起笃悠悠的工人,偌大的印刷车间里,频闪蓝光、吸睛十足的智能搬运机器车穿梭不停,成了全场最忙碌的“工人”。基于视觉与二维码混合导航的机器车随时待命,只要操作人员点击系统生产叫料,智能搬运机器车便立马与自动化立体仓库协同操作,完成印刷所需物料的无人化出入库。

“你别看它们身材矮小,好似四倍大的扫地机器人,但他们力大无穷,前进、后退、转弯这些动作都难不倒它们。”公司智能信息化部经理沈天杰介绍,“一卷物料轻则120公斤,重则300公斤,传统人力搬运起来费时又费力,而智能搬运机器车仅需3分钟就能轻松将货物运至指定位置,纵使搬运1.3吨的货物,也丝毫不在话下。”

英内物联网科技启东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客户提供RFID天线的生产厂家,成立之初累计投资1.6亿元,着力推动企业智能信息化建设。“公司目前拥有50余条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生产线,拥有工业机器人14台,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比达72.88%,联网设备占比达85%。”沈天杰介绍,智慧工厂建设,正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机器车搬运容易出现道路物流堵塞的问题,为此我们不断尝试并优化路径算法;产品人工检测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纰漏,我们就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沈天杰告诉记者,多年来,企业从未放缓智能制造的步伐。顺着沈天杰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车间内最近新引进的自动检查机正快速运转。“它运用了智能视觉检测技术,眼尖得很,印刷完的半成品出现断点、毛刺等任何缺陷信息,都会被其及时记录并作出报警提醒。”

除繁忙的场景,工厂内一块蓝色大屏非常抢眼。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着销售订单进度、印刷任务单进度、设备及能耗监控数据等各类动态讯息,整个生产链的流动和互联清晰可见。沈天杰告诉记者,有了它的“加持”,统计工序利用率只需要10秒,再也不需要人工花上1~2天去印刷、蚀刻、去膜等各道工序获取原材料领用米数与产出米数,再进行汇总统计。

工厂的“智慧”带来企业的“质变”。相比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企业能源利用率提高约8%,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新产品从研制到投产的周期缩短20%以上,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企业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23年产值达1.8亿元,2024年预计达2.2亿元。

“企业的新产品——防伪纸基RFID标签天线,预计今年能为公司带来千万级销售收入。”沈天杰强调,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努力培养数字化人才,提升员工技能,增强产品竞争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