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内棚外
时间:2018-04-17 A+   A- 举报

酷爱艺术的大小姐

 

1959年冬季的一个上午,一对母女走出位于上海原法租界高级住宅区淮海中路1857弄67号的一幢西班牙式洋房,一起走向不远处武康路上的26路电车站。其中那个年方二十的姑娘就是我的妈妈刘广宁,而陪伴她的中年妇女则是她的母亲,我的外婆席德芬。这母女俩坐上了26路电车,然后在常熟路转乘45路公共汽车,来到了万航渡路上的上海电影译制厂,而她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参加一场配音演员招聘考试。

我的母亲刘广宁出身于一个背景深厚的民国官宦家庭,在这个祖籍福州的大家族的家谱上写有许多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大名。她的祖父刘崇杰(1880~1956年):字子楷,是晚清及民国期间著名的外交家,而刘崇杰的祖母则是林则徐之女。刘崇杰于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和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之后刘崇杰进入外交界,从1910年起任中国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民国建立后继续留任,后任一等秘书、驻横滨领事、驻日代办。当年我的外公就出生在中国驻日使馆,而为他接生的是日本天皇裕仁的接生婆。

刘崇杰从日本奉调回国后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兼外交部参事。1919年,时任国务院参议的刘崇杰被任命为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与时任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及梁启超等人一起赴欧参会。次年他出任中国驻西班牙兼葡萄牙特命全权公使,1932年他与顾维钧随同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考察东三省被占情况,并于同年6月出任外交部常务次长(常务副部长),1933年改任中国驻德国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翌年专任驻德国公使,1935年调任中国驻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

刘崇杰的长兄是人称“民国大律师”的刘崇佑先生。刘崇佑(1877~1942年)十七岁中举,后东渡日本学习法律,毕业于明治法政学堂,人称“双榜举人”。“一·二九”惨案中,刘崇佑受天津学生联合会委托为周恩来、郭隆真等四名被捕南开学生辩护,最后法官终于勉强以羁押、罚款而释放了周恩来等人,天津学联赠景泰蓝大花瓶给刘大律师作为感谢。之后刘崇佑又资助周恩来等人赴法勤工俭学,并在他们留学期间经常资以生活费。抗日战争中,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遭当局囚禁于苏州监狱。刘崇佑任律师团首席辩护人出庭抗辩。

时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的刘攻芸博士是我妈的堂伯。再有,被称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之父”的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冯纪忠教授则是我妈的表伯(我太婆的亲外甥)兼干爹。此外,我外婆席德芬则出身于苏州洞庭东山的席氏望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为代表人物的席氏家族在上海滩是风云一时的买办世家。当时外商在上海开设的三十四家银行中的十七家由席氏家族成员担任买办,在上海金融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因此19世纪末的上海金融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口谚:“徽帮人(安徽帮商人)再狠,见了山上帮(洞庭东山人)还得忍一忍。”

1949年国民政府从上海撤退,刘崇杰带着对新政权的希望留了下来。1949年后,他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及福建省政协特邀委员,后逝世于1956年。由于家世渊源,早年我太公与梅兰芳、马连良、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过从甚密。梅兰芳先生和电影明星胡蝶访问德国时曾造访中国驻德使馆,受到了时任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公使的我太公的盛情款待,而我那身为公使夫人的太婆(我妈的祖母)还亲自驾驶中国使馆的汽车带着胡蝶在柏林市内兜风,却不慎撞到路边的大树,吓得当时经过现场的德国胖女人尖声大叫。幸好那次事故并未造成任何伤亡。

当年每逢梅兰芳先生来沪,我太公就会请他与自己的好友冯耿光一同去陕西南路红房子西菜馆吃法国大菜,喝牛尾汤。冯耿光(1882~1966年)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生,曾任中国银行总裁、新华银行董事长、联华影业公司董事、中国农工银行董事长等职,也是梅兰芳的主要赞助人。马连良是回族,他造访刘家时,我太公就会从外面清真馆子叫菜来家中款待他,而马连良还曾带我妈和我大舅去他在上海的临时寓所吃北京黄酱做的炸酱面。早年我妈想学京戏,为了让她打消那个念头,我太公甚至劳动马连良“苦口婆心”地吓唬我妈,说“学戏要天天压腿,练功如何如何苦”,才总算是把大小姐给唬住了。由于我太公与著名军事学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百里先生早年同为留日学生,彼此私交甚笃,而他的女公子蒋英(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钱学森夫人)与我的两位姑婆(我外公的两个妹妹)亦是好朋友。早年蒋百里先生的日籍遗孀佐梅夫人还经常带着女儿蒋英造访我外婆家,还操着一口有些生硬的中文与我太公、太婆交谈。这样的家庭环境令我妈从小便得以耳濡目染大师的风范,接受了广泛的艺术熏陶。加之出生于北京的我太婆爱听京剧,又说得一口纯正的京片子,使得我妈在儿时便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也种下了她憧憬艺术的种子。从高中时期开始,我妈便参加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业余广播剧团,从那时起还与电影明星上官云珠的侄女、厦门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韦嫱女士结为至交,至今我们还与韦嫱、她的女儿——香港城市理工大学副教授鄢秀及其夫婿——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的弟子、香港城市理工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交往频繁。

(十三)